本專欄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推動社會創新發展,以議題觀察、需求訪談後,媒合「社會創新組織登記資料庫」之社會創新組織,形成「社會創新協作」模式,實際提供需求方問題解決之建議方案,以行動實踐社會創新影響力。
圖片來源:社會創新平台
- 文 社會創新平台
凝聚友善力量 共創永續願景
社會創新組織與行政院唐鳳政委、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漁業署、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等單位代表進行跨域交流
養殖產業與生態環境如何兼容並蓄,一直是在地居民與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課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協助在地需求尋找解方,於108年10月29日廣邀部會代表、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辦理「社會創新∞永續漁業_凝聚友善海洋環境的力量」交流會,除了探討在地發展的共識願景,更進一步從管理、傳承與轉型到技術創新,討論如何建構永續環境。
「臺灣養殖漁業目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有限的水土用地與環境劣化」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陳汾蘭副組長分享臺灣養殖漁業現況時提到。由於臺灣養殖用地零散破碎,加上海域利用率低與極端氣候的影響,要有效的解決問題,必須透過專區、專水、專法來合理分配水土資源,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轉型,以達到綠色永續養殖的發展願景。此外,為避免產銷失衡,建議業者應落實計畫生產,同時加強產銷供應鏈及行銷,提升產業競爭力。
不僅從政策面進行管理,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也積極投入研發提升產值與環境改善。「整合型的多生物養殖方式,已成為永續發展的重要解方」朱永桐研究員進一步以臺南為例來說明。臺南是臺灣水產養殖的重要縣市,養殖面積與產量又以虱目魚為最,研究中心正大量推廣對生態永續發展有益的淺坪式虱目魚塭,以生態養殖方式將有利於淨化水質的文蛤投入混養,全程不需使用藥物的養殖魚塭已成為黑面琵鷺覓食的快樂天堂。不僅如此,高經濟價值的物種開發與養殖的育種育苗,也是研究中心的重點發展方向。
社會創新 × 傳承轉型
虱目魚養殖在臺灣已有400年的歷史,為了讓更多年輕人能對虱目魚產生感情,人稱盧姐的府城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盧靖穎透過主題館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消費者將虱目魚與生活產生連結。她進一步提到「透過讓食用者年輕化,有機會促使整個產業也年輕化,現在是智慧共享的時代,如果產業能以共享的概念合力推進,必能重現產業榮景,為虱目魚帶來不同的命運」。
盧姐口中的年輕人–尋人啟室工作室廖宜霈共同創辦人與她的夥伴們,是全臺唯一以漁民協作的方式,多角化推動養殖漁業食魚教育的青年團隊。一開始,他們串聯小學與漁民合作,讓當地的孩子認識家鄉產業,了解養殖生產過程,進而使孩子的內心觸動了對在地產業的情感與認同。不僅如此,他們也積極向消費者介紹有益生態的生產過程,取得消費者認同,讓漁民的銷售不再受限於價格競爭。
「從自然環境的角度來看,全球的水資源目前正面臨淹水、缺水、水汙染這三大問題」,有別於產業面的觀點,康福得寶國際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陳敬恆負責人從另一個角度向大家說明投入永續漁業的重要性。「農漁業在全球用水占比達70%,因此企業可以透過支持生態養殖工法的漁產,來協助解決全球的水資源問題」,他目前正規劃整合臺灣水利工程與漁業養殖技術打造示範園區,希望透過推廣永續漁業來減輕國家治水預算的負擔,同時減少面臨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傷亡損失,更期許能將臺灣的優質模組輸出協助其他國家。
社會創新 × 技術研發
一手打造「室內外階段式循環水養殖系統」的峰漁股份有限公司劉建伸負責人,為支持永續漁業,不僅以不使用任何藥物為目標,更自行培養益生菌來確保水質無虞,成功使魚體能在完全不用抗生素的環境下健康成長。為了推動產業發展,他們也與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合作,選育有經濟性的魚類種源。「多安心、多用心、多誠心」是他們對友善環境的經營理念與原則,未來希望能與更多在地產業共同合作,將永續信念推廣到全世界。
為減少養殖漁業的成本,富宸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出由感測、智能裝置、物聯網及巨量資料所整合出的「i-FISH智慧系統」,來協助漁民將傳統人力養殖轉型為系統化智慧管理。葉家豪業務經理表示,這套系統除了能24小時遠端監看魚塭含氧量、水質、溫度等狀態外,模組中的智慧水車回溯控制系統還能減少魚塭26%的用電量,不但能使漁民大幅降低營運成本及控管風險,更能有效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及量能,強化臺灣養殖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是大家應該共同關注的議題」行政院唐鳳政委除感謝各界不遺餘力的投入外,未來也將持續透過分享交流,來協助各界串聯資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楊佳憲副組長也表示,「社會創新行動方案就是透過公私協力,凝聚大家的力量,共同來解決問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未來也持續透過輔導措施等政策,凝聚在地產業的共識走向國際,將臺灣的力量展現,讓世界看見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