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MEDIA
-
【財訊報導】教授靠物聯網種出AI農產品 背後藏著兩段感人的洋蔥故事
原出處 | 財訊
農業和科技結合絕非易事,必須不斷從錯誤中學習,而且需要很長的時間。林一平說:「最痛苦的是,我如果寫通訊程式,發現不對馬上改,5分鐘就搞定,可是薑黃種下去到收成,就要9個月的時間;換句話說,至少要等9個月才知道方法對不對!」而且以前也沒想過,設備會被雷劈壞,這些都是科技人在面對農業時,必須先有的心理準備。
農譯科技在新竹寶山設有示範農場,也和苗栗縣南庄鄉合作,為當地的青農布建智慧系統,採取契作的模式。林一平認為,物聯網和AI對台灣最大的意義,是留住傳統產業。「我們一直在用智慧技術來學老農的經驗,學到幾成就保留幾成,這樣年輕人就可以接上來」。台灣未來一定要靠軟體,智慧農業科技將來也可望邁向國際。
和農譯一樣,峰漁公司成立的初心,也是以健康為出發點。創辦人劉建伸大學讀的是資訊,但是興趣是生態研究,因此碩士讀的是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澎湖分場擔任替代役時,更堅定了養魚的決心。為了學養魚,他去屏東枋寮附近的養殖場當學徒1年多,因為一定要養過「一水」到「二水」才比較熟悉,而「一水」是6~9個月。
劉建伸為了充實自己,還取得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系的碩士。魚的種類繁多,峰漁鎖定的對象是金目鱸,總經理王靜儀解釋,因為這種魚相對好養,還具有廣鹽性,也就是淡水或海水都能養殖;而且澳洲等國外因為自己生產的成本高,也向台灣進口金目鱸。
▲峰漁由劉建伸(下圖)設立,採取室內科技化的養殖方式,節省人力又提高效率(上圖)。
分篩有一套 精算魚苗重量
一般來說,養殖有兩大難題。第一是種苗。業者要找到經濟性狀佳的種魚,再配出下一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將成百上千的小魚一尾不漏地,從小就在固定時間點一尾一尾拿起來秤體重、量長度,找出吃得少、長得快的魚,才符合經濟效益,但它向來是一份苦差事。
峰漁和工研院合作開發出魚苗分篩計數系統,把整池魚苗放進去,就會依不同大小分到不同渠道,並計算數量;接上無線路由器,即可成為資料庫和可視化的管理介面,用手機就能掌握多重的魚有幾尾。根據統計,分篩計數自動化後,節省了1/2的時間,正確率更提高到90%,這些數據還能不斷累積和分析。
為魚苗開發的這部機器,也可以當作大魚的分篩機。傳統的分篩方式必須仰賴人力,請多位老師傅下池子圍魚,他們再憑手感決定魚的重量。但這種達人愈來愈少,而且重量也很難精準,到市場就容易以斤兩不足而被殺價,使用機器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淨化水質 益生菌派上用場
由於養殖地分布區域很廣,合計40公頃,從嘉義到屏東都有,不可能每個地方都派人守著現場,於是峰漁也和工研院合作開發出遠端監控系統,可以看到水車是否正常運作、水質好不好、魚群吃餌的狀況等。
第2個養殖難題,則是如何做到無毒。病毒往往讓小魚在2寸多時發病,造成大量死亡。峰漁想到的方法就是益生菌,讓魚吃了含益生菌的飼料,以提升免疫力,而且不像多數業者只在小魚的階段投予益生菌,而是吃一輩子,這樣也可以降低魚腥味。
該公司和微生物發酵廠的夥伴合作研發,透過共生培養,做出包括多種菌屬的益生菌,以提高穩定性。峰漁也把益生菌投入魚池中,藉此淨化水質,抑制一些水產病原弧菌產生。
峰漁同時與水產試驗所合作研發出水產病原快篩試劑,一個5毫升大小的管子裡面有試劑,均勻取樣後滴進管子裡,每12小時觀察是否變色;如果變色,就能知道裡面有什麼菌、濃度多少,飼主再依風險高低,判斷處理方式。它的好處是更快做出判斷,而且也會知道是哪一種病原菌。
不想浪費水資源,又要讓魚的糞便不會影響水質,劉建伸自己設計了一套室內外階段式循環水養殖系統。假設10個水桶、40噸的水全部串在一起,每個桶子都有開關,如果任何1桶有狀況,關掉這1桶就好,其他9桶可以繼續循環。而且益生菌放在過濾系統,因為它在濾材內可以存活比較久。
峰漁除了銷售益生菌、飼料、魚苗等,也瞄準銀髮商機和現代人做菜希望快速上桌的趨勢,銷售多種加工水產品。為了愛魚而投入這個行業,提升效率的同時,劉建伸希望堅持健康養殖的作法,對環境友善,自己更安心。
【財訊報導】教授靠物聯網種出AI農產品 背後藏著兩段感人的洋蔥故事more -
【東森新聞網】好食好事第4屆加速器線上啟動 讓台灣處處有好食
▲「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今(11)日,於線上舉行第4期加速器開學日活動。
圖、文/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
第4屆「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今(11)日於線上舉行開學日活動,好食好事基金會潘長庚董事長、陳茂嘉執行長帶領基金會營運團隊,並邀請加速器校友「峰漁有限公司」、「寶奇生技」與本屆入選的11家食農新創團隊於線上相見歡。本屆輔導為期4個半月,以線上課程、會議方式為主,盼疫情期間,持續給予支持,達成捐助人代表魏應充的「讓台灣處處有好食」精神。
好食好事基金會由頂新和德基金捐助人代表魏應充所捐助成立的,2017年起展開「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至今已完成3屆加速輔導,累積培訓25家台灣食農新創企業,今年也持續耕耘,期盼透過創新思維,讓台灣達到「處處有好食」的願景。其中第1屆團隊「明谷農業生技」,去年以逆境固態發酵蟲草與天麻原料,獲得第17屆國家新創獎;第2屆加速團隊「峰漁有限公司」,以發明出獨有的友善環境養殖模式,成功開發水產品牌,獲得投資者青睞,榮獲前年科技農企業菁創獎。
本屆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劃共超過60家台灣食農新創企業報名,從層層評選中,遴選11家名額進入加速培訓。今(11)日起線上開課,活動中安排2位加速器校友-峰漁有限公司創辦人劉建伸、寶奇生技創辦人黃志博分享過往參與經驗。本屆加速輔導為期4個半月,將以線上課程、會議辦理,並視疫情狀況辦理新創訪廠與實體活動。在線上課程規畫,則邀請國內商業模式策略首驅一指的BMI.方略管理顧問團隊、PWC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團隊,以及擅長指導商業募資簡報的簡報實驗室孫志華創辦人,共同帶領參與新創企業獲得加速成長的寶貴機會。
好食好事基金會潘長庚董事長表示,因應新冠疫情,往後的加速培訓期間,基金會已做好線上服務準備。潘長庚指出,未來幾個月,食農產業相信會面臨非常快速的變化,因此,在加速器課程及業師輔導下,非常期待這11家新創團隊完成加速培訓後的發展。好食好事基金會也將秉持捐助人代表魏應充不斷叮嚀的「讓台灣處處有好食」精神,提供優質的食農產業加速輔導服務,貢獻台灣土地。
【東森新聞網】好食好事第4屆加速器線上啟動 讓台灣處處有好食more -
【美鳳有約】美鳳上菜 古法菜乾蒸石斑魚、酸辣鱸魚丸湯(潘孟安縣長、朱昱瑋)
本期精彩-屏東雙認證水產 《美鳳有約》
HD全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Mmz_gp4WiYo
《美鳳有約》播出時間 民視無線台 每週一至週五 中午12:30~13:00【美鳳有約】美鳳上菜 古法菜乾蒸石斑魚、酸辣鱸魚丸湯(潘孟安縣長、朱昱瑋)more -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農企培育成果亮眼 產業升級締造藍海新商機
創新轉型是近年各大產業朝向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策略,農業自然也不例外,臺灣農業從早年的一二級產業不斷積極轉型,如今已轉型至六級化,像是從農民、農民組織團體轉型成農企業,產業加值也從基礎農業轉換成綠色能源、觀光旅遊與生物科技應用等。
農企業轉型升級神助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協助農民、農民團體及農企業厚植創新能量,分別於94年、98年、103年及104年,在畜產試驗所、農業試驗所與水產試驗所、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及林業試驗所成立創新育成中心,並於104年進行農業創新育成中心整合及分工,為農業科技相關產業、水產科技、植物科技、動物科技、生技環保與能源和生技食品與化妝品六大領域,提供創業與創新轉型時,所需要的研發輔導能量、技術資源整合服務、法務知識、智權專利、商務拓展、行政經營管理、資金籌措、會展行銷和國際育成交流等各種面向的問題支援,以幫助產業升級轉型更加順遂。
農業創新育成中心成立至今,已累積培育輔導159家廠商,且培育輔導內容不盡相同,光是去年度新進駐的育成廠商便高達21家,促進增投資金額超過1.6億元,增加就業人數為107人。而今年畢業企業有14家,農委會希望透過畢業典禮的舉辦,能夠將畢業廠商的成功經驗,分享給更多準備嘗試創新、尋求突破的中小微型農企業。
建立海外橋樑,開拓國際市場
像是以提供安心產品、友善環境為經營理念的峰漁股份有限公司,自創研發「室內外階段式循環水養殖系統」,搭配餵食天然環境中篩選出的「益生菌」,使得水產養殖過程穩定安全,肉質更加鮮甜好吃,且開發出的產品種類多元獨特,包含商業模組化的「階段式循環水養殖系統模組」、水產種苗育種、動植物用益生菌相關製劑、水產品開發等商品,並多次榮獲如屏東十大伴手禮、銀髮族友善食品及金饌獎等獎項殊榮。
圖/峰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靜儀。
總經理王靜儀表示,峰漁經過多年用心努力匯聚而成的豐沛研發能量,終於催生出經驗純熟的水產養殖技術,但由於企業規模有限,目前所需要的高階管理人才,仍須兼具研發能力與經營管理經驗,否則若只專注於投入研發工作,卻不懂得控制成本預算和開源節流,公司也難以持續發展。
然而要尋得同時具備這兩項專業技能的人才,其實相當不容易,所幸農科院集畜牧、獸醫、植物科技、水產科技、分子生物、生物化學、化工及生命科學等不同領域的人才於一體,因此在農科院的引薦下,終於順利找到合適的專業人員加入研發經營團隊。
除此之外,峰漁也成功藉助農科院豐富的參展經驗,走出國門參加了多場國際展銷會,向世界展現臺灣傲人的水產養殖技術,讓不少國際同業留下深刻印象,因而爭取到包括東南亞、東北亞和非洲多國水產養殖技術移轉的合作機會,也從中學習、激發出更多產品包裝和通路行銷的創新策略及靈感,在進駐育成中心期間,不僅公司管理與技術整合能力有所提升,營業額明顯以倍數增長,讓團隊對公司未來發展更加有信心。
輔導國際認證,邁向世界級動物疾病檢測技術領導
另一間同為應屆畢業生的百衛生物科技公司,擁有一支由獸醫博士、醫檢博士與生物博士共同組成的先進研發團隊,所開發的動物檢測試紙產品,專門為國內獸醫院提供最新、最完整的疾病診斷服務,協助獸醫師和飼主解決複雜的病例判讀。
百衛生物科技自行研發生產的寵物檢測試紙產品,不僅生產過程均比照人用檢驗產品的高品質體系,其中的「藥敏檢測試劑套組」、「貓血型檢測套組」更是全世界極少針對寵物專門開發的檢測試劑。
百衛生物科技的周于楨博士表示,為能獲得國際認可,並符合各國法規,將產品行銷至全世界,公司於105年加入農科院創新育成中心,經由中心輔導認證,讓百衛動物疾病檢測中心成為臺灣唯一通過ISO/IEC 17025認證的第三方寵物疾病檢測實驗室。
周于楨博士坦言,生技研發的過程往往相當漫長,所耗費的心力與資金更是不容小覷,甚至有可能因經費不足導致研發計畫半途而廢,幸而在育成中心的指導下,協助學習如何妥善運用政府資源,以及透過募資平台的援助,多管齊下募得研發經費,才能讓新產品比預計上市期整整縮短了一半的時間,還有在上市遇到法規問題,在育成中心的協助下,讓產品順利可以上市,無疑為公司增加不少市場競爭力。
目前百衛生物科技除了臺灣總公司之外,海外據點包括百衛上海營運總部、百衛加拿大-北美市場& 研發中心分公司,未來還有上市上櫃的計畫。因此即使已從育成中心畢業,百衛生物科技仍持續與農科院保持緊密聯繫,希望藉由農科院豐富的海外合作資源與良好合作關係,開拓更廣泛的海外市場,讓臺灣的農企業和生技產業,能在國外建立起發光發熱的知名度。
進行跨界媒合,開發農產科技保健商機
除專業技術和人才育成項目外,育成中心也協助育成廠商進行跨界合作,如台灣粒線體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間致力於研究開發利用創新的粒線體重建技術來治療疾病,以及工程化應用的生技公司。
粒線體就如同供給細胞能量的發電廠,因此當粒線體功能異常時,便容易導致身體產生許多退化性相關疾病,如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因此目前台灣粒線體公司,已開發多項運用粒線體活化重建技術的保健醫療產品,作為預防保健、醫美醫療、細胞培養、檢測分析等應用,同時也與多所醫藥學院建立產學研究合作平台,發展臨床治療上的前瞻性細胞治療產品。
台灣粒線體董事長鄭漢中博士提到,由於研發團隊發現可從某些特定的植物、中草藥中,萃取出粒線體活化因子MAPEs,因此此次加入農科院創新育成中心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與農友合作,開發出能夠促進粒線體活化的營養保健產品,因而展開「本土油甘萃取物對粒線體活化及延緩老化之保健原料開發」合作計畫。透過育成中心的介紹推薦,與本土油甘種植農民進行跨界合作,順利建立起本土油甘的種植契作、原料萃取及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商品供應鏈。
至於另外一個目的,則是更長遠的計畫目標,台灣粒線體希望以臺灣作為研發生產基地,向外開拓國際通路,並藉由農科院創新育成中心的力量,逐步推動與其他國家進行臨床試驗的合作計畫,最重要的是,早日為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重大退化性疾病找到解方,為全人類謀福祉。
將農、畜、水產及林業試驗所、農科院育成中心加以整合後的「4所1院」綜合型農業創新育成中心,聚集更豐沛的資源能量,將是農業、生技相關企業主的最強後盾,持續為加速研發效率、推動成果商品化、強化國際合作資源鍵結而努力,為農業科技產業開創更高價值的新藍海,重振臺灣農業科技王國雄威。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農企培育成果亮眼 產業升級締造藍海新商機more -
【中央通訊社】農業新科技 優化台灣種豬及新台灣鯛搶進新南向
農業新科技 優化台灣種豬及新台灣鯛搶進新南向
2020/8/11 19:49(8/11 20:56 更新)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1日電)
農委會今天舉辦109年度農業創新育成中心聯合畢業成果發表會,共計14家廠商獲頒育成畢業證書。其中種豬基因定序科技,3年後將培育優化品種,還有新台灣鯛,陸續搶進新南向。
農委會說明,農業創新育成中心迄今已培育輔導159家廠商,108年度新進駐育成廠商達21家,單年度促成新增投資超過新台幣1.6億元,提供107人就業。
109年度也育成輔導了14家廠商畢業。農委會科技處副處長陳瑞隆說,其中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協助國內2大種豬場福昌、水波(全台市占率約7成)進行基因定序,未來可望育成更優化的新品種台灣豬,有利台灣豬進軍國際市場,值得期待。
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前董事長游卓遠說,主要業務是執行基因定序技術服務,目前營收已逾新台幣4億元,主要來自中研院、台大醫院等與人有關的業務;經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輔導,新增為2大種豬場進行基因定序,已完成3000頭,預計2到3年後完成1萬頭,約占全台種豬量50萬到60萬頭的2%左右。
他並說,前述資料庫的運用,可望為台灣種豬進行客製化育種,讓口感已佳、且比較耐熱的台灣種豬,再優化,主攻新南向市場,為此,目前已再轉投資成立基育生物科技,將專門發展精準農業。
又例如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輔導的峰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靜儀說,已跟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技轉吳郭魚(台灣鯛)超雄性技術,因為子代都是雄性,長得比較快,可省飼料成本1、2成,也因為都是雄性,不能自行繁殖,客戶會再回購魚苗,構築永續商機,已獲新加坡業者購買2年。
她並說,同時又跟水試所技轉可在鹽度千分之35的水中飼養的吳郭魚品種,並跟前述吳郭魚超雄性魚種再交配,育成新品種吳郭魚,還沒取名,具備以上2種魚的特質,不只日本、中國業者有興趣,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業者也在洽談訂購,商機可期。
另外,獲頒畢業證書的廠商還有鍠麟機械有限公司、台灣鹿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君達育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編輯:張芷瑄)1090811
農委會11日在台北舉辦「109年度農業創新育成中心聯合畢業成果發表會」,現場邀請峰漁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培育輔導成果,並分享進駐育成中心的心路歷程。中央社記者楊淑閔攝 109年8月11日
【中央通訊社】農業新科技 優化台灣種豬及新台灣鯛搶進新南向more -
【食力】是危機還是轉機?「創新」讓這2個食農團隊衝過疫情大浪!
是危機還是轉機?「創新」讓這2個食農團隊衝過疫情大浪!
台灣食農領域長久以來需要面對的不僅是極端氣候環境、農村人口老化與全球化競爭等供應鏈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新考驗也隨之而來。但峰漁、與鮮田國際兩間食農新創企業,透過智慧農業管理、供應鏈串連整合,努力在新舊挑戰下,正面迎擊!
採訪·撰文=蔡幸儒
極端氣候環境、農村人口老化與全球化競爭,是台灣食農產業長久以來避不開的議題。然而,食農領域面對的不只舊問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貿易情勢隨之改變,供應鏈串接也意外浮出抬面成為食農產業的新考驗。在這新舊挑戰夾擊下,台灣的食農新創團隊又從中看見哪些危機與轉機?
擺脫不了的老議題,人力老化就讓科技來解決!
「一個魚池收成,約需要4個網工圍魚捉魚,再以人工分篩規格,不僅需要人力,體力大量消耗下,網工徒手判別魚隻重量時,也容易失準。送到加工廠後,也容易因魚隻規格不一,而不便加工。但漁村的人力真的越來越難找。」落實友善環境模式的新創水產養殖品牌「峰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靜儀說道,漁村的勞動力老化早已不是新議題,從過去便困擾著養殖漁業業者。
峰漁藉由室內科技化養殖模式,降低多數養殖漁業過去常遭遇到的室外養殖魚苗存活率不佳問題。(圖片來源:峰漁提供)
但隨著科技進展,也漸漸從中找到解方。透過「自動化分篩計數系統」等智慧養殖技術,峰漁找上工研院合作,將過去傳統最耗工的捕魚流程,改以自動化設備取代,不僅可自動區分魚種的規格,更可以計算數量、分流,除了省時省力,篩選錯誤率也大大降低。
從金目鱸到台灣鯛,峰漁透過專業化養殖技術,除了得以養成成魚販售,魚苗及養殖技術都成為其商業服務的一環。(圖片來源:峰漁提供)
科技難以完全取代人力,但可以輔助人力!
儘管「科技」導入養殖漁業是一種解方,但走進田園卻沒想像中的容易,以「打造台灣精品水果第一品牌」作為核心理念、成立「翡翠瓜」洋香瓜品牌的「鮮田國際」執行長張哲凡說到,荷蘭、義大利等地早有完善的環控智慧型溫室系統,以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以科技要解決農村人力問題,並非沒有辦法。但問題在於台灣的農地破碎化,不同農地的管理方式都不同,難以規模化、規格化。」也因此,多數農友不敢投資科技化的生產管理。
鮮田國際陳育旗(左)與張哲凡(右)以專業化生產模式投入食農領域。(圖片來源:鮮田國際提供)
不過,鮮田國際轉個彎,將科技作為農作生產的重要輔助工具,在傳統全溫室生產系統下,導入環控、溫控等田間監測科技,配合數據化生產模式,不僅減少耗損,在專業化栽種模式下,也讓其所生產的洋香瓜品質、產量更加穩定。在其打造的新農業模式下,原先的氣候環境、銷售等因素所造成的風險漸漸降低,而產品品質也隨之上升,溫室也從充滿不確定因素的農地,看來更像個專業、可客製化的植物工廠。
以「一株一果」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模式,鮮田國際以打造「台灣精品水果第一品牌」做為初衷創立「BERYL-翡翠瓜」。(圖片來源:鮮田國際提供)
鮮田國際在溫室設備中導入環控、溫控等技術,使得農作物規格、品質得以更加穩定。(圖片來源:鮮田國際提供)
產銷失衡如何解?多元通路、多元管道也能找到出路!
但在農村,需要面對的不僅是老化人力問題,作物的豐收、欠收及產銷供應鏈的串連,許多時候才真正困擾著台灣食農產業。
「種植不難,但誰要買?」張哲凡了解到,要解決產銷失衡的問題,除了生產特別的作物增加產品區隔性外,也得從銷售端開始控制,為此除了積極開發顧客直購的管道,也透過與大型企業合作,以「整廠輸出」的契作模式合作,為其專業栽植特殊品種的辣椒、櫛瓜等作物。
而峰漁則是整合自身在養殖專業技術的優勢,配合科技,從魚苗選育、養殖,一路串接產業鏈,甚至找上加工廠合作自行生產開發無添加鱸魚丸、鱸魚水餃、精燉鱸魚高湯等水產加工品。
王靜儀表示,如果只做養殖生產與技術開發這兩件事,那麼峰漁也只是「養殖漁業的狂人」而已,但如果想讓其價值得以再擴大,找尋一個合適的商業模式絕對是關鍵。從技術、漁獲到加工產品,峰漁一步步將技術化作供應鏈中具有價值的商品,也成為台灣養殖漁業新生產模式的優良範本。
危機後的反思!面對挑戰不只創新,你得更靈巧!
鮮田國際與峰漁在經歷「好食好事加速器」4個月加速課程後,在好食好事專家業師團隊共同輔導下,整合不同領域業師的專業建議,重新設定、實作驗證,並從創新的靈感中找尋商機的無限可能。在2020年一開市便襲來的疫情下,許多產業哀鴻遍野,然而鮮田國際與峰漁卻憑藉著優良商業模式與創新能量,反而顯得泰然自若。
面對國內餐飲業業績大減,鱸魚的叫貨需求也降低,峰漁隨即做出反應,除了從生產端調節魚苗生長時序外,也從加工端找到出路,將原先供給許多餐廳的魚隻製成切片魚肉、鱸魚水餃、鱸魚高湯等產品,在網路平台上以另一種方式與消費者相見。
峰漁運用專業的養殖技術,為產品找到合適應用場景,從魚苗選育、養殖,一路串接產業鏈,甚至開發多款自身品牌的水產加工品。(圖片來源:峰漁提供)
而面對疫情後的消費習慣快速變遷,張哲凡提到「就像許多餐廳,面對顧客不上門,透過Uber Eats外送同樣能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上。」他認為,消費需求並不因為疫情而減少,只是消費者換了另一種方式來接觸你的商品。以鮮田國際來說,透過與大型企業以整廠輸出模式合作,也讓他們找到出路。
在此次疫情下,對許多人而言或許是危機,但轉念間也可能是轉機。如何更靈巧地開發多元通路管道,讓消費者儘管關上了一扇門之後,還打開另一扇窗也能看見你,是食農新創團隊在技術精進之後,進入市場時必須思考的問題。就如同鮮田國際與峰漁兩家台灣食農新創企業,唯有不停的「創新」與更靈巧的「改變」,才能在每次挑戰下,正面迎擊!
台灣食農領域長久以來需要面對的不僅是極端氣候環境、農村人口老化與全球化競爭等供應鏈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新考驗也隨之而來。但峰漁、與鮮田國際兩間食農新創企業,透過智慧農業管理、供應鏈串連整合,努力在新舊挑戰下,正面迎擊!
採訪·撰文=蔡幸儒
極端氣候環境、農村人口老化與全球化競爭,是台灣食農產業長久以來避不開的議題。然而,食農領域面對的不只舊問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貿易情勢隨之改變,供應鏈串接也意外浮出抬面成為食農產業的新考驗。在這新舊挑戰夾擊下,台灣的食農新創團隊又從中看見哪些危機與轉機?
擺脫不了的老議題,人力老化就讓科技來解決!
「一個魚池收成,約需要4個網工圍魚捉魚,再以人工分篩規格,不僅需要人力,體力大量消耗下,網工徒手判別魚隻重量時,也容易失準。送到加工廠後,也容易因魚隻規格不一,而不便加工。但漁村的人力真的越來越難找。」落實友善環境模式的新創水產養殖品牌「峰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靜儀說道,漁村的勞動力老化早已不是新議題,從過去便困擾著養殖漁業業者。 峰漁藉由室內科技化養殖模式,降低多數養殖漁業過去常遭遇到的室外養殖魚苗存活率不佳問題。(圖片來源:峰漁提供)
但隨著科技進展,也漸漸從中找到解方。透過「自動化分篩計數系統」等智慧養殖技術,峰漁找上工研院合作,將過去傳統最耗工的捕魚流程,改以自動化設備取代,不僅可自動區分魚種的規格,更可以計算數量、分流,除了省時省力,篩選錯誤率也大大降低。
從金目鱸到台灣鯛,峰漁透過專業化養殖技術,除了得以養成成魚販售,魚苗及養殖技術都成為其商業服務的一環。(圖片來源:峰漁提供)
科技難以完全取代人力,但可以輔助人力!
儘管「科技」導入養殖漁業是一種解方,但走進田園卻沒想像中的容易,以「打造台灣精品水果第一品牌」作為核心理念、成立「翡翠瓜」洋香瓜品牌的「鮮田國際」執行長張哲凡說到,荷蘭、義大利等地早有完善的環控智慧型溫室系統,以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以科技要解決農村人力問題,並非沒有辦法。但問題在於台灣的農地破碎化,不同農地的管理方式都不同,難以規模化、規格化。」也因此,多數農友不敢投資科技化的生產管理。
鮮田國際陳育旗(左)與張哲凡(右)以專業化生產模式投入食農領域。(圖片來源:鮮田國際提供)
不過,鮮田國際轉個彎,將科技作為農作生產的重要輔助工具,在傳統全溫室生產系統下,導入環控、溫控等田間監測科技,配合數據化生產模式,不僅減少耗損,在專業化栽種模式下,也讓其所生產的洋香瓜品質、產量更加穩定。在其打造的新農業模式下,原先的氣候環境、銷售等因素所造成的風險漸漸降低,而產品品質也隨之上升,溫室也從充滿不確定因素的農地,看來更像個專業、可客製化的植物工廠。
以「一株一果」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模式,鮮田國際以打造「台灣精品水果第一品牌」做為初衷創立「BERYL-翡翠瓜」。(圖片來源:鮮田國際提供)
鮮田國際在溫室設備中導入環控、溫控等技術,使得農作物規格、品質得以更加穩定。(圖片來源:鮮田國際提供)
產銷失衡如何解?多元通路、多元管道也能找到出路!
但在農村,需要面對的不僅是老化人力問題,作物的豐收、欠收及產銷供應鏈的串連,許多時候才真正困擾著台灣食農產業。
「種植不難,但誰要買?」張哲凡了解到,要解決產銷失衡的問題,除了生產特別的作物增加產品區隔性外,也得從銷售端開始控制,為此除了積極開發顧客直購的管道,也透過與大型企業合作,以「整廠輸出」的契作模式合作,為其專業栽植特殊品種的辣椒、櫛瓜等作物。
而峰漁則是整合自身在養殖專業技術的優勢,配合科技,從魚苗選育、養殖,一路串接產業鏈,甚至找上加工廠合作自行生產開發無添加鱸魚丸、鱸魚水餃、精燉鱸魚高湯等水產加工品。
王靜儀表示,如果只做養殖生產與技術開發這兩件事,那麼峰漁也只是「養殖漁業的狂人」而已,但如果想讓其價值得以再擴大,找尋一個合適的商業模式絕對是關鍵。從技術、漁獲到加工產品,峰漁一步步將技術化作供應鏈中具有價值的商品,也成為台灣養殖漁業新生產模式的優良範本。
危機後的反思!面對挑戰不只創新,你得更靈巧!
鮮田國際與峰漁在經歷「好食好事加速器」4個月加速課程後,在好食好事專家業師團隊共同輔導下,整合不同領域業師的專業建議,重新設定、實作驗證,並從創新的靈感中找尋商機的無限可能。在2020年一開市便襲來的疫情下,許多產業哀鴻遍野,然而鮮田國際與峰漁卻憑藉著優良商業模式與創新能量,反而顯得泰然自若。
面對國內餐飲業業績大減,鱸魚的叫貨需求也降低,峰漁隨即做出反應,除了從生產端調節魚苗生長時序外,也從加工端找到出路,將原先供給許多餐廳的魚隻製成切片魚肉、鱸魚水餃、鱸魚高湯等產品,在網路平台上以另一種方式與消費者相見。
峰漁運用專業的養殖技術,為產品找到合適應用場景,從魚苗選育、養殖,一路串接產業鏈,甚至開發多款自身品牌的水產加工品。(圖片來源:峰漁提供)
而面對疫情後的消費習慣快速變遷,張哲凡提到「就像許多餐廳,面對顧客不上門,透過Uber Eats外送同樣能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上。」他認為,消費需求並不因為疫情而減少,只是消費者換了另一種方式來接觸你的商品。以鮮田國際來說,透過與大型企業以整廠輸出模式合作,也讓他們找到出路。
在此次疫情下,對許多人而言或許是危機,但轉念間也可能是轉機。如何更靈巧地開發多元通路管道,讓消費者儘管關上了一扇門之後,還打開另一扇窗也能看見你,是食農新創團隊在技術精進之後,進入市場時必須思考的問題。就如同鮮田國際與峰漁兩家台灣食農新創企業,唯有不停的「創新」與更靈巧的「改變」,才能在每次挑戰下,正面迎擊!
【食力】是危機還是轉機?「創新」讓這2個食農團隊衝過疫情大浪!more -
【數位時代】邁向國際的好「食」機,台灣食農新創準備好了嗎?
邁向國際的好「食」機,台灣食農新創準備好了嗎?
疫後新食代即將來臨,譜曲辰與峰漁是如何透過科技、跨業、多角經營打造關鍵競爭力,一步一腳印的搶佔國際市場?
2020.06.03 Sponsored by 好食好事基金會
在科技、生技、金融等跨業夥伴的挹注下,全新食農生態體系孕育而生,一個又一個經典案例的出現,如Beyond Meat帶來的全新肉食體驗、或者是Protix Biosystems帶來的蛋白新解方,讓市場見證了「從產地到餐桌」的無限可能。為協助台灣食農新創搶搭這一波熱潮,好食好事基金會在2018年領先市場成立台灣唯一食農加速器,歷經2年的努力,成功輔導15個食農新創,優化其在募集資金與業務推廣能力,同時,逆勢突圍,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的現下,交出一張又一張亮眼成績單。
因應COVID-19疫情帶動的新「食」機,好食好事基金會啟動第三屆好食好事加速器計畫https://bit.ly/36A506m,協助在「食農科技」、「食農生技」、「創新飲食」或「永續食農」等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商業模式與營運規模的新創團隊搶佔先機、策略佈局,在疫後新食代展翅高飛。
事實上,這並不是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次協助台灣食農新創佈局全球,從2018年到現在,已成功輔導15個食農新創優化募集資金與推動業務的能力,同時,以強大的應變能力抓緊後疫情「食」機,例如譜曲辰農業科技透過整合無人機與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搶搭零接觸商機,致力於成為農業界Uber;而峰漁則是透過跨業合作的方式,以科技養殖提供安心飲食,並且發展出全新商業服務。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譜曲辰跟峰漁的創業心經:
農業界Uber 譜曲辰聚焦於農田植保代噴媒合服務
描述:好食好物
譜曲辰農業科技目標成為農業界Uber,以「靠行加盟」的商業模式讓無人機操作者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專注在農藥噴灑工作。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農業界Uber,創造農民、無人機操作者與譜曲辰的三贏局面。」譜曲辰農業科技執行長阮思淳表示,甫上路的無人機新法規定,只有法人單位可以承接農藥噴灑、空拍與調查工作,換言之,全台將有近500名無人機操作者面臨失業危機,同時,農民也可能陷入找不到人協助噴灑農藥的窘境,為避免這個狀況發生,譜曲辰憑藉著領先的技術服務能量與豐富的植保代噴經驗,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推出「靠行加盟」服務,領先市場推出農地媒合服務。
譜曲辰「靠行加盟」的商業模式是,招募擁有農委會與民航局證照的無人機操作者,以及有農藥噴灑與空拍需求的農民加入,以系統化手法媒合雙方需求。阮思淳進一步指出,新法規定,農藥噴灑前後必須提供相關文件給所屬機關,造成無人機操作者很大的負擔,為讓無人機操作者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專注在農藥噴灑工作,譜曲辰將協助處理要繳交的數據資料,確保植保代噴服務的高品質。「我們計畫在第三季招募最多10位農藥代噴夥伴加入,確認『靠行加盟』服務的可行性後,將進一步擴大規模,招募超過100位夥伴加入。」
為什麼譜曲辰可以這麼快速的推出「靠行加盟」服務?阮思淳表示,受益於好食好事加速器的專業培訓課程,讓譜曲辰可以在極短時間內以系統化手法確認商業模式的可行性,然後,推出服務進行驗證。「參與好食好事加速器,不僅深化了我們的產業人脈,更讓我們可以系統化的方式快速反思、驗證創新服務的可行性,搶佔市場先機。」對於好食好事加速器帶來的效益,阮思淳深表認同。
描述:好食好物
來源:好食好事基金會
譜曲辰農業科技於不僅於好食好事第二屆加速器Demo Day 獲得「最佳潛力獨角獸獎」榮譽,並透過系統化方式快速反思、驗證創新服務的可行性,搶佔市場先機。
從科技養殖到多角化經營 峰漁積極佈局國際市場
來源:峰漁股份有限公司
百大青農劉建伸、王靜儀夫妻,因對養殖漁業熱愛,積極透過數位科技、產學合作等方式強化養殖服務能量,創造全新營收獲利。
憑藉著對養殖漁業的熱愛,以及對創業的渴望,2014年,峰漁創辦人–劉建伸與王靜儀–在做了2年多的學徒後,毅然決然的創立峰漁,以自創的「室內外階段式循環水養殖系統」搭配益生菌,幫助魚池中的有機物質分解,降低氨、氮含量,達到穩定與淨化水質的功效,進而提高養殖魚隻的免疫力。
「做為養殖漁業的後進,我們常常反思該如何有效解決問題,並積極透過數位科技、產學合作等方式強化養殖服務能量,創造全新營收獲利。」峰漁創辦人暨經理王靜儀以友善養殖為例說明,為開發出適合養殖魚使用的益生菌,峰漁跟靖達生技合作,成功開發適合水產養殖的益生菌,開始提供益生菌銷售與諮詢顧問服務;其次,為加速養殖魚分篩收成速度,峰漁攜手工研院開發養殖魚自動分篩收成系統,並計畫在不久的將來推出養殖魚代收成服務,發揮跨業合作綜效。「歷經6年餘的努力,在跨業合作夥伴的通力合作下,我們已經能提供包括選育種苗、資材、魚塭養殖規劃、病害監測、代收成(養殖魚自動分篩服務)與市場代銷服務,以整廠輸出的方式,向世界宣揚台灣養殖漁業的能力。」
王靜儀表示:「我們極其幸運,可以將興趣發展成一個事業,但是,隨著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想要進一步轉型、升級,就必須以更穩扎穩打的經營方式佈局市場,而這,也是峰漁會參加好食好事加速器的原因。」透過長達4個月的扎實課程,王靜儀認為,峰漁不僅成功提升財務營運能力,包括養殖、契作商品與加值服務的財務結構等,還能夠進一步聚焦核心業務,為前進國際市場做好最佳準備。「除了專業技能,我們也與好食好事加速器的業師培養了深厚的感情,是我們加速創新轉型的關鍵助力。」
描述:好食好物
來源:好食好事基金會
峰漁擁有整廠輸出國際的實力,加入好食好事加速器協助峰漁成功提升財務營運能力,並進一步聚焦核心業務,為前進國際市場做好最佳準備。
第三屆好食好事加速器開跑 協助食農新創掌握後疫情新食機
從譜曲辰與峰漁的創業過程,可以清楚看到,好食好事加速器提供的是符合產業需求的輔導、加速服務,讓食農新創可以系統化手法掌握成就卓越的基礎能力,讓創業家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足以扭轉未來的關鍵,例如,即將到來的防疫新食機。
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歐陽思菊表示,COVID-19疫情爆發將加速全球食農產業變革腳步,從產地到餐桌,許多新世代應用服務因應而生,例如零接觸商機、防疫保鮮技術、個人化創新便利飲食、替代性食物、廢棄物再利用與食物全利用等。「我們歡迎所有對疫後新『食』機感興趣的新創團隊報名參加第三屆加速器計畫,一起共創美好新食代。」
歐陽思菊表示,在前兩屆新創團隊與業師等夥伴的回饋下,第三屆好食好事加速器計畫https://bit.ly/36A506m將進一步提供符合食農產業知識(Domain Knowledge)的專業輔導資源,同時,整合「科技聯盟」、「種子基金」與「業師(校友)網絡」等三個領域的服務能量,以跨界合作的創新力量,推動台灣食農新創的變革能力,讓世界看到台灣卓越的食農新創力。
描述:好食好物
來源:好食好事基金會
好食好事第三屆加速器招生最後倒數,6/10截止。進入加速器將提供食農新創團隊「種子基金」、「業師(校友)網絡」、「科技產業聯盟」全方位支援服務。【數位時代】邁向國際的好「食」機,台灣食農新創準備好了嗎?more -
【天下雜誌】傳承轉型 揭開漁業與環境永續的關鍵秘辛
傳承轉型 揭開漁業與環境永續的關鍵秘辛
本專欄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推動社會創新發展,以議題觀察、需求訪談後,媒合「社會創新組織登記資料庫」之社會創新組織,形成「社會創新協作」模式,實際提供需求方問題解決之建議方案,以行動實踐社會創新影響力。
圖片來源:社會創新平台
文 社會創新平台
臺灣處亞熱帶地區,具有適合漁業發展的天候及環境,根據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數據顯示,臺灣漁業平均產值單價相較於15年前成長了7%以上。在全球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而數量銳減危機下,臺灣的成長動能不僅來自於養殖技術的提升,更多能量則來自於內陸環境的復育。臺灣養殖漁業面積廣達42,000公頃,大多分布於近海及沿岸地區,近幾年隨著食安與環保意識高漲,產官各界與社會創新組織皆積極尋求養殖漁業與生態永續平衡的共存利基點。
凝聚友善力量 共創永續願景
社會創新組織與行政院唐鳳政委、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漁業署、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等單位代表進行跨域交流
養殖產業與生態環境如何兼容並蓄,一直是在地居民與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課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協助在地需求尋找解方,於108年10月29日廣邀部會代表、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辦理「社會創新∞永續漁業_凝聚友善海洋環境的力量」交流會,除了探討在地發展的共識願景,更進一步從管理、傳承與轉型到技術創新,討論如何建構永續環境。
「臺灣養殖漁業目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有限的水土用地與環境劣化」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陳汾蘭副組長分享臺灣養殖漁業現況時提到。由於臺灣養殖用地零散破碎,加上海域利用率低與極端氣候的影響,要有效的解決問題,必須透過專區、專水、專法來合理分配水土資源,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轉型,以達到綠色永續養殖的發展願景。此外,為避免產銷失衡,建議業者應落實計畫生產,同時加強產銷供應鏈及行銷,提升產業競爭力。
不僅從政策面進行管理,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也積極投入研發提升產值與環境改善。「整合型的多生物養殖方式,已成為永續發展的重要解方」朱永桐研究員進一步以臺南為例來說明。臺南是臺灣水產養殖的重要縣市,養殖面積與產量又以虱目魚為最,研究中心正大量推廣對生態永續發展有益的淺坪式虱目魚塭,以生態養殖方式將有利於淨化水質的文蛤投入混養,全程不需使用藥物的養殖魚塭已成為黑面琵鷺覓食的快樂天堂。不僅如此,高經濟價值的物種開發與養殖的育種育苗,也是研究中心的重點發展方向。
社會創新 × 傳承轉型
虱目魚養殖在臺灣已有400年的歷史,為了讓更多年輕人能對虱目魚產生感情,人稱盧姐的府城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盧靖穎透過主題館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消費者將虱目魚與生活產生連結。她進一步提到「透過讓食用者年輕化,有機會促使整個產業也年輕化,現在是智慧共享的時代,如果產業能以共享的概念合力推進,必能重現產業榮景,為虱目魚帶來不同的命運」。
盧姐口中的年輕人–尋人啟室工作室廖宜霈共同創辦人與她的夥伴們,是全臺唯一以漁民協作的方式,多角化推動養殖漁業食魚教育的青年團隊。一開始,他們串聯小學與漁民合作,讓當地的孩子認識家鄉產業,了解養殖生產過程,進而使孩子的內心觸動了對在地產業的情感與認同。不僅如此,他們也積極向消費者介紹有益生態的生產過程,取得消費者認同,讓漁民的銷售不再受限於價格競爭。
「從自然環境的角度來看,全球的水資源目前正面臨淹水、缺水、水汙染這三大問題」,有別於產業面的觀點,康福得寶國際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陳敬恆負責人從另一個角度向大家說明投入永續漁業的重要性。「農漁業在全球用水占比達70%,因此企業可以透過支持生態養殖工法的漁產,來協助解決全球的水資源問題」,他目前正規劃整合臺灣水利工程與漁業養殖技術打造示範園區,希望透過推廣永續漁業來減輕國家治水預算的負擔,同時減少面臨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傷亡損失,更期許能將臺灣的優質模組輸出協助其他國家。
社會創新 × 技術研發
一手打造「室內外階段式循環水養殖系統」的峰漁股份有限公司劉建伸負責人,為支持永續漁業,不僅以不使用任何藥物為目標,更自行培養益生菌來確保水質無虞,成功使魚體能在完全不用抗生素的環境下健康成長。為了推動產業發展,他們也與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合作,選育有經濟性的魚類種源。「多安心、多用心、多誠心」是他們對友善環境的經營理念與原則,未來希望能與更多在地產業共同合作,將永續信念推廣到全世界。
為減少養殖漁業的成本,富宸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出由感測、智能裝置、物聯網及巨量資料所整合出的「i-FISH智慧系統」,來協助漁民將傳統人力養殖轉型為系統化智慧管理。葉家豪業務經理表示,這套系統除了能24小時遠端監看魚塭含氧量、水質、溫度等狀態外,模組中的智慧水車回溯控制系統還能減少魚塭26%的用電量,不但能使漁民大幅降低營運成本及控管風險,更能有效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及量能,強化臺灣養殖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是大家應該共同關注的議題」行政院唐鳳政委除感謝各界不遺餘力的投入外,未來也將持續透過分享交流,來協助各界串聯資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楊佳憲副組長也表示,「社會創新行動方案就是透過公私協力,凝聚大家的力量,共同來解決問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未來也持續透過輔導措施等政策,凝聚在地產業的共識走向國際,將臺灣的力量展現,讓世界看見臺灣。
【天下雜誌】傳承轉型 揭開漁業與環境永續的關鍵秘辛more -
【行政院農委會】2019年銀髮友善食品溫馨登場 為在地農產增應用 為長者飲食添幸福
2019年銀髮友善食品溫馨登場 為在地農產增應用 為長者飲食添幸福
發布日期:108-06-22
發布機關:農委會(畜牧處)
「2019年銀髮友善食品頒獎典禮」於本(22)日在臺北國際食品展臺灣館溫馨登場,由農委會畜牧處王忠恕副處長蒞臨現場頒獎,本年度獲選之80項銀髮友善食品皆使用優質在地農畜水產原料,經加工加值轉化產品型態,在營養、風味口感、機能訴求、質地及使用便利性等方面提供銀髮長者更友善的飲食選擇,其中有31項產品獲頒銀髮友善食品特別獎,活動現場亦備有試吃之推廣活動,邀請各界共同體驗長者飲食新風貌。
農委會說明,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滿足高齡長者飲食生活之新產品及新服務為重要商機,尤其臺灣生產多樣化且新鮮優質的農畜水產品,透過食品科技加值,不僅擴大在地食材應用,更為長者增加飲食多元性及選擇性,協助高齡社會健康發展。
隨著各界對銀髮友善食品認知及需求逐漸升溫,農委會自2016年起舉辦「銀髮友善食品評選活動」,獲得各界關注及熱烈參與,前三屆已評選出53項銀髮友善食品。本年度報名廠家與產品數皆較去年倍增,產品種類亦擴大,計有63家業者、160項產品報名,經評選委員會20餘位各領域專家嚴謹的評選流程,最後有80項產品脫穎而出,其中有6項產品在銀髮友善性及亮點特色整體面向表現優異,分別獲得金饌獎及銀饌獎;另有24項產品在營養機能、質地特色、份量備餐、包裝設計、創新、發展潛力等面向表現突出而獲獎;此外,為銀髮長者需求研發的全新產品獲肯定而頒發評審團獎,以引領各界更重視不同銀髮長者的飲食需求(名單如附件)。後續將持續提供通路媒合服務,促進獲選產品於合作銷售場域販售機會,並授予使用Eatender圖像與標準字,協助質地分級標示,也提供消費者選購辨識,共同推動銀髮友善食品發展。
農委會表示,在地嚴選、品質安全、烹飪便利及營養適口之「銀髮友善食品」是對家中長者最貼心的關懷,讓長者飲食幸福感持續提升「家」的溫度。更多有關銀髮友善食品之相關資訊,可上銀髮友善食品網頁(https://eatender.firdi.org.tw/)查詢。
【行政院農委會】2019年銀髮友善食品溫馨登場 為在地農產增應用 為長者飲食添幸福more -
【自由時報】東京食品展 屏東農產訂單2天破3億
原出處 | 自由時報
2019/03/08 06:00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爭取日本東京奧運食材商機,屏東縣政府帶領農民及企業赴日參加東京食品展,短短開幕兩天,屏東廠商跟客戶、買家接洽,至昨天下午三點為止,預估接下超過三億元訂單。
23廠商參展 爭取東奧食材商機
東京食品展是亞洲最具規模的專業食品展,與德國科隆食品展及法國巴黎食品展為全球前三大專業食品展,今年吸引八十六國參加,台灣是全場排名第三大區域,屏東館則是參展五縣市中規模最大的單位,除十六家廠商進駐,另有七家屏東廠商分布在農委會、水產冷凍公會攤位,總計二十三家參展。
潘孟安化身推銷員 端美食請試吃
甫辦完台灣燈會的屏東縣長潘孟安,昨天到東京會場為廠商打氣,化身超級推銷員,不斷端著各項美食請各國買家試吃;他還表示,明年東京奧運,要求食材供應需具備全球良好農業規範資格,才能成為供應商,屏縣府早已輔導台灣屏東農業國際運銷公司,整合縣內鳳梨和香蕉農友,去年六月申請歐盟認證,今年二月通過取得資格,屏東農產品等於已取得東奧食材門票。
日便利商店將年進口400貨櫃鳳梨
縣府表示,訂單已傳出好消息,有日本連鎖便利商店洽詢長龍農產,希望一年能進口四百個鳳梨貨櫃;縣府農業大學輔導的峰漁水產,第一次參展推出即食鱸魚產品,令日方買家驚豔;健康日記生產的粉圓長年進口日本市場,去年營收已破億,今年可望達到兩億元;採用與地方小農契作的黑豆、黃豆釀製的六堆釀醬油,也受到日方青睞。
▲屏東縣長潘孟安(右二)到東京為屏東業者打氣,並不斷端著各項美食請各國買家試吃。(屏東縣政府提供)
【自由時報】東京食品展 屏東農產訂單2天破3億more -
【科技農企】國際化輔導,以科技力創養殖漁業新高峰──峰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企劃製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文/陳姿君 攝影/林育恩
過去完全沒有漁業養殖經驗與背景的劉建伸,因為喜歡養魚,學生時期就在家裡偷偷養魚,畢業後因難以忘情養魚的樂趣,在當了一年養殖學徒後,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募資創辦「峰漁股份有限公司」,自行規劃養殖模式,實現夢想。
成立峰漁不只是因為劉建伸對養魚情有獨鍾,也因看到糧食短缺這股排山倒海而來的全球趨勢,以及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
不忘初衷,讓夢想做大做好
自行創業雖然艱辛,卻少了傳統框架的拘束,讓劉建伸得以堅持「友善環境」的經營理念。他所開發的室內外階段式循環水養殖系統,利用室內恆溫讓魚苗穩定長大,再將成魚放入戶外激化成長,縮短生長週期與相關成本,有效節省水資源;為了讓消費者安心食用,不用抗生素,改以益生菌餵養——這意味著所投注心力與面對的限制會更多。
秉持友善原則,峰漁採取室內外循環水養殖方式,透過室內恆溫讓小魚苗成長。同時,以益生菌餵養,維持魚類的好肉質。
但總經理王靜儀卻強調這絕對值得,因為這樣一來不但實踐了峰漁「安心食品,友善環境」的理念,因益生菌餵養的魚類肉質好,口味鮮甜,營養、健康、美味樣樣不缺,更為客戶帶來高附加價值。
選擇養殖鱸魚與海水吳郭魚這些非高經濟效益魚種,峰漁自有其想法與堅持,「不以市場價格來定義物種價值」是劉建伸的信念,畢竟常民餐桌上無法天天都有龍蝦鮑魚,提供營養價值高,價位合理的美味水產品,是峰漁身為養殖業者的最大使命。
邁向規格化,萬全前置更有信心
農委會科技處的科技農企業輔導對經營初有成的峰漁,就像是一帖「長大人轉骨」的及時良方,為接下來的成長與轉型帶來適時的諮詢與資源。
草創時期一人多用,口頭為諾的信任溝通模式,在企業規模擴大後,勢必要進入生產與管理SOP(作業標準程序)規範,方能讓流程營運順暢;陸續參展雖然累積不少產品行銷經驗,但對於企業品牌的建置管理,乃至於赴國外參展所需的相關技能。王靜儀不諱言累積這些能力,花了不少時間。
在了解企業成長所需的養分後,峰漁在中衛發展中心輔導團隊協助下導入行銷與語言訓練課程,為開發國外市場增加力道。王靜儀說,從創業第一天峰漁就著手行銷工作,但需要專業協助才能讓峰漁在海外展場上面對外國買家時,得以把公司與產品講得更清楚。
秉持友善原則,峰漁採取室內外循環水養殖方式,透過室內恆溫讓小魚苗成長。同時,以益生菌餵養,維持魚類的好肉質。
為了做好企業規模增加的規格化準備,顧問們針對生產管理流程,協助建置各項專業表單與工具,峰漁自己想得到的,以及還沒想到的,鉅細靡遺,一應俱全,令王靜儀與峰漁同仁們印象深刻,透過表單管理溝通產生顯著效益,也讓大家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
小武器效力大,細節優化流程
很難想像「記得與客人合影留念」會是個專家建議,而且成為極具效力的祕密小武器!
透過顧問邀請擁有豐富海外參展經驗的老師來分享教戰守則,指點展覽道具製作,為峰漁海外參展,拓展國際市場挹注更多實力。王靜儀發現合影真是妙用無窮,除了可有效記錄建檔每日在展場接觸的買家,更是與海外客人們進行後續連繫最直接也最自然的方法。這一招在日本參展時特別好用,即使僱請日文翻譯在場協助,還是難以破冰,直至提出合影留念要求,日本客人莫不開懷接受,才成功打開溝通第一步。
王靜儀表示,自從利用訓練中習得的各項技巧參展後,展後主動連繫客戶已成長一倍,這是當初始料未及的好兆頭。
此外,在顧問協助下所建置的生產流程SOP,研發部門同仁感受更深,紛紛表示流程管控流暢,大幅減少溝通落差。峰漁亦針對公司內訓規畫規格化的養殖課程,協助行政與行銷等非養殖相關工作人員熟悉主業內容,讓資訊更通透,並協助培養員工共識,在良性互動下,為企業永續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以友善環境為養殖原則,峰漁所推出的各項水產加工品,也同樣具有優秀而穩定的不錯品質。
另類整廠輸出,讓臺灣養殖被看見
「讓臺灣養殖漁業成為世界亮點,是峰漁積極打開海外市場的動力。」王靜儀笑說以養殖模組為概念,不只販售硬體或終端水產品,更將養殖經驗值加值轉化為「整廠輸出」的另類服務:為不同地區客戶提供養殖建議與諮詢、量身打造養殖系統、協助挑選適合的養殖魚種等。
此外,峰漁在專案中亦導入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由於益生菌養殖須靠人力拌餵與肉眼觀測,但隨著養殖規模日增,不能只依賴人力作業,在考慮養殖模組的發展潛力下,導入科技勢在必行,不僅提供自動監測,還能開放遠端,打下未來與客戶溝通的基礎。
將養殖經驗轉化為自身的優勢,峰漁團隊也提供了另類的「整廠輸出」服務,協助客戶改善、諮詢,量身打造養殖系統。
透過與這次輔導,峰漁「看到了下階段的需求」。王靜儀說:「養殖與生產是我們的強項,但若無財務規畫或將自有技能轉換成有價智財,要打進國際市場被看見的難度很高。」踏實走每一步,峰漁有信心成為全才,讓企業永續。
【科技農企】國際化輔導,以科技力創養殖漁業新高峰──峰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more -
【台灣經貿網】再創參觀人數新高 馬來西亞台灣形象展風光落幕
第二次舉辦的「馬來西亞臺灣形象展」今(27)日圓滿落幕,展覽期間共吸引超過2萬3,000千人次參觀,促成約15億新臺幣商機。本展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及外貿協會共同主辦,規劃6大亮點,並融入文化、觀光層面呈現「臺灣lifestyle」,分享臺灣時尚休閒及美好生活意象。
觀光美食交流更勝以往 期待觀光人數創新高
臺馬人文觀光交流更勝以往,臺灣觀光形象館準備1,000份的臺灣coupon book第二天上午就被索取一空,也有不少民眾諮詢米其林美食行程。臺中形象館帶來遠近馳名的臺灣伴手禮,吸引超過百家潛力買主前來商洽,試吃活動也深受民眾歡迎,現場更介紹將於11月開幕之台中花博,詢問度超乎預期。臺北形象館參展商KKday郭小姐透露有許多消費者詢問其app使用方式,表示此次參展是品牌曝光的絕佳機會,預期前往臺灣觀光的旅客將會大增。
綠能、智慧城市及農業等優勢產業,備受注目!
符合大馬政策發展需求的綠色產業也傳出佳績!馬來西亞氣候炎熱,綠建材廠商崑昱主打的節能磚能有效隔熱節能,開展第一天就有17位買主前來商洽;台灣精品館中的馥鴻科技提出的智慧交通移動監控方案也有在當地擁有3000輛油罐車隊的Green Bravo System洽詢,因為馬來西亞交通品質不佳,需特別注意行車視線,希望借此改善行車品質,司機也無須再提心吊膽,雙方將會在下禮拜試行該系統;光峰科技也有系統整合商Avisol Rao公司、IT通路商Raymond Hew公司及教育業界Beyond Solution前來商談,現場也已獲得約美金2萬元之訂單,並預計一年內將談成代理,將促成50萬美金之商機;臺灣農業形象館中峰漁也接獲來自東馬買主Readynamics詢問整套水產養殖設施,當地餐廳也希望引進水產品。
臺灣Lifestyle正流行
最具「臺灣lifestyle」的臺灣騎乘文化館,每日參觀人潮絡繹不絕,開幕當天受到馬來西亞貿工部總司長拿督巴里亞Datuk Bahria bin Tamil所青睞的Brizon腳踏車,展覽首日便有買主下訂樣品,希望代理於紐西蘭市場銷售;馬臺經貿協會會長拿督斯里陳榮利甚至表示,展出的腳踏車無論造型或品質都非常精良,希望可在展後買下整館的腳踏車產品,可見臺灣腳踏車魅力以及騎乘文化已深深擄獲馬來西亞人民的心。
為刺激經濟,馬國於2014年起取消化妝品的進口稅,再加上穆斯林消費力逐漸上升,美容美粧產品在馬來西亞已經不再只是華人消費市場,尤其具有清真認證的相關產品也可望透過馬來西亞樞紐位置,連結穆斯林市場。產品具有清真認證的十藝生技在展覽第二日即有3組買主洽詢代理事宜,並已於現場獲得訂單;森田藥粧也已賣出20箱面膜,深受歡迎。臺灣美粧產業形象館第一天下午辦理的美粧VIP Event體驗活動更是吸引馬來西亞近60位媒體到場與會;本展亮點之一的Taipei in Style臺灣服飾品專區呈現機能紡織與休閒運動的完美結合,臺灣斯麥特實業林經理透露首次參加綜合展會,反應熱烈,也有潛在代理商正在洽談,他認為當地市場上尚未有機能結合休閒風格的服飾類,馬國市場相當具有潛力;臺灣水五金產業本次採取整館整合呈現各式水五金產品,宛如藝術品,十分吸睛,已有當地的代理商有意代理全館展出之產品。
重量級企業到場,打開馬國通路市場
陳唱集團今年再度前來觀展,期望能將更多臺灣優質產品引進馬來西亞,展期3天集團內不同產品採購單位皆派員前來,該集團陳興洲主席對於普德公司之水素水(較容易被身體吸收的抗氧化物質)生成器非常有興趣,現場即表達代理意願,另該集團旗下WARISAN汽車經銷商也與三得電子洽談車燈採購事宜,三得電子也表示將在檳城設廠,以積極進攻新南向市場;此外,亞洲航空AirAsia也派員前來,亞航去年在本展找到多款美粧產品並已在其機上銷售,採購人員表示Active Intelligence品牌的車包和後背包造型時尚、優美且具有國際IF設計大獎背書,非常適合國際觀光客,雙方已於現場進行報價並討論相關採購事宜,後續商機可期;同時亞航也與臺灣設計館的參展商-果鋪設計開始洽談合作開發飛機造型之隨身碟作為機上免稅商品事宜。另外,百盛集團也派出逾10人買主前來觀展,並與臺灣設計、美容類型廠商洽談,期望能將更多優質產品引進其百貨通路。
還有許多重量級企業也都到場,如大型超市通路商Sunshine Wholesale Mart、大型嬰兒用品買主CMG公司、食品通路商Wemb’s Marketing (M) Sdn. Bhd.、服飾電商D2D International Sdn Bhd、保健產品通路商Cosway、砂拉越科技公會及電商公會等皆派員前來觀展、洽談。
產業論壇促進臺馬產業全面合作 各類活動吸引當地民眾注目
本次展覽共辦理了5場論壇及5場週邊活動。其中臺灣健康產業論壇有病友專程前來分享就醫經驗,其原本深受三叉神經病痛之苦,但在臺灣嘉義長庚醫院的治療下終獲痊癒,特地前來致謝,並介紹其他病友前來諮詢未來來臺就醫事宜;臺灣電商新創論壇介紹創新解決方案,吸引50家馬來西亞業者到場聆聽,包含馬來西亞最具有影響力的數位媒體代表MCIL MULTIMEDIA SDN BHD,當地知名電商平台11 street更主動和Accupass洽談未來活動之合作機會。結合臺灣ICT大廠的電競產品也是台灣精品館之人潮熱點,最後一天下午辦理的台灣精品ICT暨電競賽舞台活動更是聚集30位玩家到場競賽,盛況空前,可見大馬之電競熱潮。
馬來西亞臺灣形象展參觀人次超越上屆 成長10%
「臺灣形象展」自2017年起,已在印尼雅加達、印度新德里、菲律賓馬尼拉、越南胡志明市、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共6個城市辦理過9場展覽,在馬來西亞臺灣形象展達成第20萬人次參觀的里程碑。第20萬進場民眾Nur Khairunnisa Abd透露原本是和媽媽來看代理臺灣美粧品的公司,在獲得捷安特自行車作為獎品時更是驚喜表示希望臺灣形象展每個禮拜都舉辦,她每個禮拜都來!
2018年臺灣形象展已於馬來西亞畫下完美句點,明年外貿協會將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支持下,持續於新南向國家辦理臺灣形象展,計劃深入印尼、印度、菲律賓、越南及馬來西亞二線城市挖掘商機,推廣臺灣優質形象、深化交流,推廣臺灣海外國家形象。
【台灣經貿網】再創參觀人數新高 馬來西亞台灣形象展風光落幕more